謝先生全家福

天嶺上的英雄好漢,雙手開墾甜柿的故鄉

由於父親謝銘錫的支持,謝家興與同甘共苦的結髮妻在台中市和平區摩天嶺,寫下一頁甜柿傳奇…

十月下旬摩天嶺的早晨已有初冬的寒意,70多歲的謝銘錫站在山頂的住家,望著茫茫雲霧掩沒整個山谷。
和他剛來的時候相較,現在的摩天嶺有很大的不同,當時滿山遍谷都是桂竹林,稀稀落落幾戶人家,以種柑桔為業,如今農戶增多,砍除桂竹林後,果農除種柑桔外,同時盛行種植由日本引進的「富有」甜柿。
引起這股種植甜柿熱,始作蛹者就是他的兒子,謝家興。


百般生意圖,不如玩田土

一生歲月獻給農業的謝銘錫,自年輕起就從農會基層做起,歷經農會副小組長、農會小組長、幹事,一直做到現在的理事,他深信他阿公所講的一句話,「百般生意圖,不如玩田土」,使他對農事的熱愛執著不移。務農雖然辛苦,但是腳踏實地,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穫,能做到足衣飽食,生活免於匱乏。

然而,當二十年前,他的兒子謝家興說要來這裡種果樹,第一個投反對票的也是他。

民國六十幾年,謝家興在台中公司做業務員,當時交通不便,假日回家一趟路途巔陂,花費不少時間,倒不如偕妻攜子到附近遊山玩水,就在那時候玩著玩著,與摩天嶺結了不解之緣。

BACK↑


天上人間摩天嶺

「那真是太美麗了!早晨起床發現自已身處於雲霧中,彷彿置身仙境。」雖然在摩天嶺住了二十年,講起第一次看到雲霧騰騰的感動,謝太太一臉的興奮,好像昨天才看到一樣。謝銘錫說,他的兒子謝家興,對農事毫無概念,經驗就像一張白紙,有一天從台中回來,跟他說要到摩天嶺買地種桔子。

銘錫心中充滿疑問,他的兒子有足夠的能力把果園做好嗎?還是只是一時的興起,三分鐘的熱度?

最後終於拗不過兒子的堅持,謝銘錫拿出4百萬,讓謝家興帶到山上。

BACK↑


篳路藍縷得歲月

「剛來的時候,山路還沒有開好,我背孩子,他背糧食,走著走著都好像走不到山頂,兩人嘴裡一直唸:究竟要走到什麼時候才到呀!」謝太太回想二十年前的篳路藍縷,不禁笑了出來。

民國72年的摩天嶺,必須從達觀村爬上去,只有泥濘的土石路,那時,機車並不普遍,上山下山只有靠兩條腿當交通工具,山上有電力已經足以欣慰,糧食還是要定期到山下採購,再背負上山「通往山頂的水泥路還是去年才全部做好的哩!」謝銘錫說。

初來摩天嶺,謝家興和其他人一樣,全心全意照顧柑桔園,3年後的第一個偶然念頭,讓他在未來的人生裡,尋到了自已的天空。

BACK↑


種甜柿:生命中的偶然

這位別人眼中對農業持有狂熱,肯一擲千金的台北人,在穩定下來後又買了幾公頃的山坡地,想種種其它果樹,「再種桔子,會把我累死,而且我只是想在過年前把一批水果賣出去,能有一筆額外的收入。」面色黝黑,笑聲爽朗的謝家興,二十年務農的日曬雨淋,已經洗掉一身做業務員的風塵樸樸。一對夫妻管理幾公頃的柑桔園,早就是手忙腳亂,現在得找一個生產期和柑桔錯開的果樹才行。

謝銘錫看著山上做農夫的兒子,好像越幹越起勁,原本反對的態度漸漸軟化,他興緻高昂地托日本友人帶櫻桃樹苗回來,和甜柿一起種在果園裡,結果經過一季,只有甜柿種植成功。

BACK↑


種甜柿?一條黑摸摸的路

甜柿,日據時期由日本人帶到台灣來的果樹,在楓紅的季節,秋風送爽,家家戶戶都會準備甜柿無為應景水果。謝家興的鄰居黃清海種有幾棵,便向他討取枝苗,「當時的想法很簡單,先種得出來,再想銷路」謝銘錫回憶道。確實,過去台灣很少甜柿,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供借鏡,只有在大海裡撈針,黑暗中摸索 。

當時,謝家興撥出2.5公頃的柑桔果園改種甜柿,曾經引起左鄰右舍的側目和議論,認為他是有錢人家在玩農業,一種還看不到市場的水果,栽培方法到目前為止,臺灣沒有人研究,一次就投入大筆資金,無異是件風險很大的投資。

那時候常常可以看到謝家興夫婦兩人,坐在甜柿園裡,望著樹上的甜柿發呆,腦子裡想的全是種甜柿的改進之道,謝太太談起那段日子的酸甜苦辣,「那真是一段辛苦的日子,往往面臨難題時,想到可能解決的方法有好幾個,心情就像站在叉路口一樣,猶豫不決,最後每個方法都試,全部試完後,恍然大悟,原來當時就是少考慮到某一點,才沒選到正確的路。」謝家興這踏實的態度,也是的成功的關鍵之一。

BACK↑


取經兩法寶:多問與多看

「種甜柿就像把它當做養孩子,到時候再還給我就好,在當時我根本沒想到甜柿好不好賺,也許就是抱持著這種態度,才會有這樣的運氣,做人就是不能貪。」

謝家興回憶,當初什麼都不懂,幾乎是亂搞,不懂的地方到處問人,問不到的再到外國看看別人怎麼種,漸漸地提昇技術水準,摸熟種甜柿的訣竅。

山上許多戶農戶在謝家興改種1、2年後,亦跟著種起甜柿,不過他們的作風保守,不敢一下子鏟平柑桔園,只在柑桔樹間種植,民國76年,摩天嶺的果農組成農事研究班,以生產柑桔、甜柿為主。民國78年,摩天嶺的甜柿達到量產,謝家興頭一次開始擔心:這麼多的甜柿要銷往何處呢?

BACK↑


甜柿的市場在哪裡

一般消費者普遍對傳統的柿子印象不佳,吃完柿子留下滿手的黏膩,與螃蟹、酒同吃會產生食物中毒,謝家興說,富有甜柿沒有以上的缺點,唯價格銷高,軟柿一斤才10多元,而甜柿一盒6個就要300元,消費者能夠破除舊聞,接受這種高價水果嗎?他們自知,要在國內打開知名度是相當的困難。

甜柿進入市場的第1年,和其它的水果一同擺在攤上賣,來到攤子前的顧客都是好奇地摸一摸,捏一捏,問一問甜柿的價格,搖搖頭認為價格太高便走了,眼看著人來人去,甜柿一盒也沒賣掉。後來謝家興想到,日本人嗜食甜柿,到日本人常去的超市販賣,或許有路可銷。果然,台北的「雅客」、台中的「裕毛屋」都有不錯的銷售量。

BACK↑


團隊精神,打開知名度

第2年,謝家興有了去年慘痛的經驗,決心好好開發國內市場,「從小在城市中長大,並且做過業務,我知道沒有很好或不好銷售的貨品。」他聯合產銷班其它種甜柿的班員,以團隊的方式促銷,「我們班有25位班員,早上4點半到東勢中正大橋等車隊上台北,有事無法來的人要報告正當理由,否則要繳1千元貼油錢。每個班員都要有貨提供,並且捐出10個甜柿作為品嚐樣品。」

到超市去促銷,還是面臨一樣的問題,有人嫌貴買不起,謝太太當時當場切開甜柿免費試吃;有人怕吃了不能喝酒,她也以預料到了,馬上一口甜柿一口酒吃起來,「很多顧客都是這樣騙來的」謝太太得意地說。

市場打開後,種甜柿蔚為風潮,將來台灣海拔600到1500公尺的山坡地,恐怕種滿甜柿,說到此,謝家興的表情略為凝重,大家一窩蜂搶種,幾年後,甜柿將會面臨盛產,現在他的腦子裡轉的已經都是如何應變未來的生產過盛。

BACK↑


結語

 

憑著一股衝勁、自嘲為是傻瓜型的投資者,謝家興表示,在今日農民應有所認知,「農業結構在轉變,農民要自我要求,自我挑戰,往前進步。」目前他一有空就到處搜集資料,參觀請教,對6年後的市場做準備,例如提高甜柿品質、學日本利用次級品做醬菜等。

「甜柿種成功,對社會有貢獻,大家可以吃到營養又好吃的水果。」看到兒子事業有成,謝銘錫心中充滿歡喜,「想起來非常安慰,」細數著昨日的種種,他的愛圓了兒子的「農夫夢」,而他的鼓勵與支持,讓謝家興開創自已頭頂上的一片天。

BACK↑